近日,一场聚焦于新形势下钢渣管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讨会在马鞍山慈湖国家高新区圆满举行。此次盛会由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工业大学主办携手马鞍山慈湖国家高新区、安徽海百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办,吸引了来自政府机构、知名企业及高校的200余位代表参与。
参会单位涵盖了省市环保管理部门、慈湖国家高新区,宝武马钢集团、海螺集团、沙钢、永钢、山东济钢、莱钢、日照钢铁等钢铁及建材行业的领军企业,以及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会议汇聚了政府决策者、企业技术骨干及高校知名学者,共同探讨钢渣处理的最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会上,特别邀请了多位业内权威专家发表主旨演讲。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水泥标准化技术研究所所长肖忠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技术中心主任、固体废物管理与污染防治学科首席专家张后虎,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江苏先进无机功能复合材料中心主任沈晓冬,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东南大学绿色建材与固碳利用研究中心主任钱春香,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学院院长、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冶金固废资源利用分会秘书长龙红明,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材料教授、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高小建,南京工业大学教授莫立武,盐城工学院讲师胡月阳等多位资深专家,均从各自的专业领域角度分享钢渣处置的深刻见解与前沿技术。
江苏先进无机功能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京工业大学沈晓冬教授带来了题为“高活性碳化钢渣研究”的精彩报告,深入剖析了制备工艺、性能优化及应用潜力,展示了团队在碳化钢渣技术上的最新突破,显著提升了钢渣反应活性,拓宽了其应用领域。中心“低碳胶凝材料与应用”团队负责人、南京工业大学莫立武教授作了题为“钢渣碳化反应机理及资源化利用”的报告,详细解析了碳化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及其对钢渣性能的影响,介绍团队在反应动力学、微观结构演变、性能优化及产业化等方面的成果,为钢渣的高效环保利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技术支持。


本次会议的讨论交流环节由沈晓冬教授主持。来自政府、钢铁企业、环保督察单位、水泥企业、高校的专家围绕“钢渣地方管理政策以及新国标实施后存在问题”、“新形势下钢渣贮存、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无害化处理后钢渣作为原料再次进入通用硅酸盐水泥前景及技术要求”三个议题进行深入讨论,为钢渣上中下游绿色利用存在的难点问题集思广益、献言献策。

资源综合利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两山”理论、助力“双碳”目标,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具体实践。江苏无机功能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作为本次会议的组织者,不仅展示了其在钢渣资源化利用领域的深厚科研实力与创新能力,更为推动钢铁行业绿色转型、实现循环经济贡献了重要力量。未来,中心将继续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探索钢渣等工业固废的高值化利用途径,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